|
|
|
 |
|
我經常肚痛、肚脹、便秘或肚瀉,大腸內視鏡檢查結果正常,為甚麼會是患上了「腸易激綜合症」? |
|
|
|
|
|
這是很普遍的現象,也是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的特點。由於「腸易激綜合症」並非由任何嚴重的疾病如腸腸臟發炎、潰瘍、癌症或其他疾病所引起,因此在檢查中找不到原因是意料中事。事實上,當知道患者的腹部不適並非源於其他疾病時,醫護人員便可以針對患者的「腸易激綜合症」開始治療。
有多項醫學研究均顯示「腸易激綜合症」跟情緒或情緒病的關係非常密切。而在2006年進行的「香港人腸胃及情緒健康問題調查」電話調查亦發現,在可能患有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的人中,同時有「經常焦慮症」症狀的機會比一般人大5.8倍。因此,情緒病很可能是引致種種腹部不適的原因。 |
|
|
|
|
 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等如「腸胃炎」嗎? |
|
|
|
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不等如「腸胃炎」。「腸胃炎」是因細菌或病毒感染(例如進食了不潔食物)的急性病,可以抗生素治療或讓患者自行康復。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則是腸臟功能紊亂的慢性病,並非由細菌感染。「腸胃炎」發生的次數應該很少,通常一年兩、三次。若患者的症狀並非因進食了不潔食物引起, 或同吃相同食物的家人朋友都沒有不適,而且次數較頻密,則很大機會是由「腸易激綜合症」引起的。 |
|
|
|
|
 |
|
醫生說我的大腸內視鏡檢查結果一切正常,但又說我患了「腸易激綜合症」,這是怎麼一回事? |
|
|
|
|
|
這其實是預期中的結果,因為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的其中一個要求是大腸內視鏡檢查結果正常。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是腸臟功能紊亂或失調所引起的症狀的統稱,內視鏡檢查的目的只為排除患者有大腸癌、腸臟慢性發炎等嚴重疾病,而不能評估患者的腸臟功能。 |
|
|
|
|
 |
|
我的大腸內視鏡檢查反映腸內有「瘜肉」,跟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有什麼關係? |
|
|
|
|
|
腸瘜肉是指在大腸平滑的內壁上有凸出的組織,體積由幾毫米至幾厘米不等。腸瘜肉是一個常見的現象,但暫時未有證據顯示它跟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的腹痛或腹部不適等有任何關係。雖然腸瘜肉可能是大腸癌的前期,但並非所有腸瘜肉最後都會變成大腸癌。
在一般情況下,當在進行大腸內視鏡檢查時發現腸瘜肉,醫生都會立即以活鉗取出瘜肉作切片化驗。沒有病變而體積不大於一厘米的瘜肉對患者是沒有影響的,而且瘜肉本身亦不會令患者有腹痛、便秘或肚瀉等症狀。腸瘜肉在取出後,患者亦毋需接受任何治療。 |
|
|
|
|
 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會慢慢惡化,並引致大腸癌或其他疾病嗎? |
|
|
|
|
|
醫學界暫時未有證據指出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會惡化並引致其他嚴重疾病。「腸易激綜合症」一般只會使患者感到不適,不會直接影響身體健康。 |
|
|
|
|
 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跟情緒或情緒病有關嗎? |
|
|
|
|
|
很多研究都證實兩者是有關的。一般人在受壓或緊張時也容易會腸胃不適,因此,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患者的病情亦可能會受患者的生活壓力或情緒所影響。有一部份患者甚至同時患上情緒病如「經常焦慮症」等,而患有情緒病的人亦較容易患上「腸易激綜合症」。
2006年進行的「香港人腸胃及情緒健康問題調查」電話普查結果顯示,在有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症狀的患者中,超過一成半受訪者可能患上「經常焦慮症」;而在可能患上「經常焦慮症」的患者中,則有超過兩成受訪者同時有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症狀。 |
|
|
|
|
 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可以根治嗎? |
|
|
|
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是腸臟功能紊亂、失調或腸道過敏所引起的症狀,醫學界暫時仍沒有方法能根治此症,但透過服用藥物可減輕症狀。 |
|
|
|
|
 |
|
除了藥物外,還可以做甚麼來控制病情?需要戒口嗎? |
|
|
|
|
|
「腸易激綜合症」患者應避免進食刺激性或油膩食物。其他見議如減少抽煙、喝酒及吃酸性食物等則未有確實的證據顯示能減輕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症狀,效果亦因人而異。若患者有焦慮或憂鬱症狀,亦適宜尋求專業輔導。有很多研究均顯示,當情緒病得到控制,患者的腸胃症狀亦會減輕。此外,培養健康的飲食習慣及人生觀、適當地紓緩壓力及緊張情緒等,都能幫助減輕「腸易激綜合症」症狀。 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
|